歡迎您光臨本站 登入註冊首頁

概述

   最近幾年電子device高速化、高密度化的進步人目不暇給,電子迴路也隨著這股潮流朝向高密度封裝方向發展。雖然電子device的性能獲得飛躍般的提升,相對的造成電子d……

    最近幾年電子device高速化、高密度化的進步人目不暇給,電子迴路也隨著這股潮流朝向高密度封裝方向發展。雖然電子device的性能獲得飛躍般的提升,相對的造成電子device根本宿命更加複雜,也就是說?要是與利用電氣能量的技術,註定要與電子噪訊(noise)產生無法割捨的糾纏。
    所謂的噪訊(電磁波EMI: 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與靜電SI:Static interfere )對策技術原本屬於電路設計的範疇,而不是事後防止噪訊發生或是強化耐噪訊能力,根本上必需根據設計條件賦與電路最適切的layout才是治本上策。
  
高速化、高密度化的衝擊
    電路高速化、高密度化對噪訊對策技術所帶來的衝擊,使得設計人員必需面臨圖1所示的對策技術。
 
圖1 電路高速化、高密度化所帶來的衝擊與有效的噪訊對策技術

(1).電路高速化的衝擊
    電路高速化后影響最大莫過於電磁氣現象,相對於物理尺寸的電氣長度(頻率×物理尺寸),基本上因頻率數而變大,使得阻抗相對變得更加複雜,決定電流通路的阻抗(impedance)之中有兩個電抗(reactance)的影響最大,分別是:

  • 電氣長度的增加
        頻率越高相對的電氣長度也越長,這意味著即使是相同的物理尺寸,由於波長的因素,使得分佈於電子組件與配線的電磁界也不盡相同。如果分佈於電子組件與配線的電磁界位相相同,且對外部都無影響時,基本上就可將處理對象視為近似集中定數電路。事實上波長越短分佈的電磁界位相如果不一樣時,就必需以分佈定數電路來處理。此外相對於能量行進方向所決定的電磁界特性若 不相同時,則需以三次元電磁界方式來處理。
  • 電抗(reactance)增加的影響
        幾乎所有電子組件與配線都會有阻抗、電感(inductance)、電容 (capacitance) 成份,而且各成份所受到頻率的影響程度也都不同。一般而言電子組件的阻抗、電感、電容之中,又以所謂的電抗動作成份最明顯。需注意的是上述統稱的電抗,通常是指低頻領域所產生的現象,當頻率變高時該稱通有必要重新思考定義。有關配線在高頻領域,電流並不見的?沿著電路圖描的配線流動,根本上電流是在阻抗較小的路徑上流動,因此電路圖未描繪處如果發生電磁界結合時就會產生電流通路,此時就必需將電路配線視為三次元電磁界進行封裝對策。
  • de-coupling capacitor的界限
        de-coupling capacitor在噪訊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效益,因此接著要以de-coupling capacitor為例,具體說明電路高速化后的衝擊。通常將高頻成份作旁通(bypass)的電容器(capacitor),在高頻領域並無法獲得預期的動作效應。圖2是實驗用印刷電路板(PCB:Printing Circuit Board)上74ALVC IC周圍的近傍磁界分佈狀況,由圖可以清楚看到頻率為200MHz時,電容器將電源的高頻電流完整的旁通(bypass);不過當頻率變為900MHz時,電容器幾乎無法將電源的高頻電流旁通。流向IC的接地(ground)電流,是由接地配線trace供給,而右上方未連接處IC接腳(pin)有一股強大的磁界流向IC晶元(chip)電源部,一般認為該現象是部分電源電流是由右上方IC,經由IC晶元路徑提供所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印刷電路板的電源配線(亦稱為導線)IC,與右上方接腳IC晶元電源部結合,電源電流依然會流通。
        此外頻率為900MHz時,電源配線對的電源配線與接地配線的磁界強度並不相同,因此推測流通的電流也不相同。造成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當頻率增高時,電源配線端與接地配線的阻抗差異亦隨著加大,最後導致電流的平衡度劣化。由此可知de-coupling技巧本身對噪訊對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圖2 高頻de-coupling capacitor周圍磁界分佈

(2).高密度化封裝的衝擊
    電路高速化后電磁氣的擴散會縮小,對噪訊對策而言,條件變好的情況反而有增多的趨勢。若從電子電路封裝角度觀之,電路的功能幾乎被濃縮在LSI內,所以高頻電流大多集中在LSI內,因此LSI內若未進行有效的噪訊對策的話,一旦組成電子成品后就無計可施,此外隨著IC大規模積體化,封裝時各電子組件的適用性經常受到額外的限制,造成與性能無關的電子組件與結構體很容易受到排擠,因此利用外部屏障(shield)結構作噪訊對策,與各種噪訊對策用單體組件的適應性,今後將面臨極大的挑戰與質疑。

高速、高密度化封裝的噪訊對策
(1).噪訊對策的方向
    高速、高密度化封裝的噪訊對策基本上是屬於發生機制的對策技術,因此接下來要探討電磁波干擾的對策技術。電磁波干擾的強度取決於輸出入電力的輻射電力比率,該比率則受到具天線(antenna)特性之輻射體結構影響,換言之為了抑制幅射,?要抑制激發輻射體的電力,同時使輻射體不易產生輻射,就可獲得相當良好的對策效果。抑制輻射體的激發電力,常用方式有兩種分別是:

  • 降低激發電力。
  • 設法使激發電力不會傳遞至輻射體。

有鑒於版面限制,本文將討論焦點鎖定於輻射體結構對輸出入電力的輻射電力比率。

(2).利用配線結構之噪訊對策
討論利用輻射體結構作輻射噪訊對策之前,必需先釐清配線結構與輻射電力的互動關係。

由線路產生的放射
此處以micro strip為例作說明,假設:
Pin:輸入電力。
Prad:輻射電力。
Zo:micro strip線路的特性阻抗(impedance)。
η0:自由空間的特性阻抗。
λ:波長。
h:線路與接地面的間隙。
Fi:由micro strip線路非連續部位決定的係數。
    輸出入電力的輻射電力比率,可由下式求得:
 
    由上式可知,輻射電力與輸入電力是由線路結構決定,為了抑制輻射必需縮小線路與接地面之間的間隔h與,加大特性阻抗Zo同時減低Fi,具體而言除了開放終端之外,構造上儘可能使終端形成短路狀態,就可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共振器產生的放射
   
實際上micro strip線路幾乎不會產生輻射,大多是由支配性輻射體的共振器造成。圖3是共振器內部輸入電力變成輻射電力的能量流動過程,依圖所示輸入電力經過幾次電磁界結合激發共振器,共振所產生的反應能量(reactive energy)被儲存於共振器內。此處假設:
Wr:共振器全反應能量的平均時間。
Prad:輻射電力。
Qr:輻射的Q值。
ω:角頻率數。
    輻射電力可由下式求得:
Prad=ωWr/Qr
    換句話說輻射電力是由全反應能量電力Wr與Qr決定,Qr則取決於共振器的結構,天線模式則是常用的典型範例。
 
圖3 共振器產生輻射時的能量流動
    有關共振器即使輸入電力非常小,不過共振器卻可以產生巨大的電界與磁界。雖然利用共振所獲得的反應能量,本身並不會傳遞制到外部領域,不過相對於該能量,會有一定比率成為傳遞至遠方的輻射電力。電源與接地層通常被視為印刷電路板(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以下簡稱為PCB)的支配性輻射體,PCB的端緣呈開放式矩形平行平板,雖然為了要抑制輻射,理論上電源與接地層的絕緣體厚度越薄效果越好,不過基於端緣為開放式矩形平行平板的構造,同時也會決定Q值,所以放式矩形平行平板PCB並無法完全杜絕輻射,這意味著必需合併使用屏障(shield)技術才能獲得實際效益,尤其是在高速、高封裝密度迴路的前提下,噪訊對策尚不完備時,有必要重新檢討配線的結構,才能將輻射降低至理想範圍內。

(3).低EMI PCB
    圖4是低EMI PCB抑制EMI的動作機制,由於PCB的端緣呈開放式矩形平行平板,因此成為端緣磁流的放射源。為了抑制端緣磁流的放射,所以將電源與接地層所構成的第一接地層,和電源與接地層所構成的第二接地層,作成對稱性夾層構造,利用這種特殊設計在PCB端緣將第一接接地層-電源與電源-第二接地層的磁流(又稱為磁界)抵銷,進而達到抑制輻射的目的,不過在頻率較高的領域,上述PCB的對稱性會劣化,產生小peak現象。有鑒於此特別把第一接地層與第二接地層的端緣連接,如此一來端緣便不會發生輻射,這種新型PCB簡稱為低EMI PCB,它的端緣幾乎全被銅電鍍層連接。如照片1是低EMI PCB實際外觀。
 
圖4 低EMI PCB抑制EMI的動作機制
 
照片1 低EMI PCB外觀

為了驗證低EMI PCB的輻射抑制效果,因此分別以

  • 傳統夾層結構PCB。
  • 電源與接地層對稱化夾層結構之PCB。
  • 電源與接地層對稱化且接地層端源鏈接,低EMI印刷電路板(PCB)。

    進行最大輻射強度比較,測試條件是在6面電波暗室內,距離壁面3m,以頻譜分析儀(spectrum analyzer)量測,測試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顯示由於電源與接地層之間的絕源體很薄,因此共振能量與端源磁流都呈減少趨勢,該印刷電路板雖然可以降低輻射,不過卻殘留有電源與接地層之間共振所造成的巔峰值。
 
圖5 低EMI PCB降低輻射的效果
    表面與背面被接地層覆蓋的夾層式PCB,可抑制電磁界的對稱性所產生的放射,進而降低輻射,不過頻率超過700MHz時對,對稱性會開始劣化,進而產生微小的巔峰值(peak);低EMI PCB除了可以降低放射之外。還可以消除巔峰值,該PCB結構上不需要外部屏障組件與噪訊對策組件,以及用來確保配線領域之beer,因此可輕易達成高密度封裝目的,同時還能抑制電源與接地層之間的電位變動,以信號防衛(SI)觀點而言,低EMI PCB確實可獲得良好的動作特性。

結語
    隨著電子技術應用層面的擴大,維持和諧的電磁波環境成為工程人員設計電路時不可或缺的技巧,因此噪訊對策技術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視。相信在高速電路與高密度封裝的時代,噪訊對策技術會對電子產業產生具大幫助。


[admin via 研發互助社區 ] 高速、高封裝密度電路的噪訊對策技術已經有2804次圍觀

http://cocdig.com/docs/show-post-4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