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登入註冊首頁

香港電台的建立及早期發展

admin @ 2014-03-19 , reply:0

概述

名稱:香港電台的建立及早期發展香港電台香港的廣播產生於1928年6月,至今已有74年。1928年6月30日上午9時,香港第一家廣播電台以3.55波長,845千周正式開始播音,台號為GOW,台址在香港島……
名稱:香港電台的建立及早期發展

香港電台
香港的廣播產生於1928年6月,至今已有74年。
1928年6月30日上午9時,香港第一家廣播電台以3.55波長,845千周正式開始播音,台號為GOW,台址在香港島畢打街的舊郵政總局兩樓的錄音室,這就是香港電台的前身,它的開播標誌了香港廣播事業的誕生。當天播出的一條重要新聞是「英皇喬治五世今日為連接歐洲25個國家及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的廣播系統主持開幕典禮,他用金話筒致詞」。當時製作了兩小時的節目。
香港最早期的播音還可追溯早幾年,於1923年至1926年間,一些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組成「香港無線電廣播社」,並在山頂設了電台,試驗播放一些社會新聞和轉播歌劇等。每周播放兩天,每天播出兩三小時。該社成員還進行過一項試驗性播放音樂會的大型節目。當時的收聽者主要是該社成員及一些社會上層人士。但是,這隻能算業餘好者的活動,不屬正式廣播機構,直至1929年9月28日,政府成立香港廣播委員會,負責管理香港的廣播電台。
GOW台開播時只有英文台,廣播的對象主要是西方在港人士和當地上層人士。每日播出的時間很短,產生的影響很有限。播出內容以轉播英國BBC電台的對外廣播為主,主要是*節目。當時該台的設備也十分簡陋,除了發射台和發射機外,全部播音設備只有一個話筒和一台唱機。經營方面除了少數受薪職員,其他是一些熱心於無線電的業餘人士。管理方面由一個市民組成的小組負責。當時收音機的用戶每年需向政府繳納4元的牌照費。到了開播半年後的1928年底,政府共發出124個牌照。當時檢查無牌收音機持有人的工作主要由警察來承擔。該台經費全部由政府負擔,所以不能播出商業廣告,此規定一直執行至今。
1929年2月1日,GOW台號改為ZBW。台址從山頂遷往香港島中區德輔道中的舊郵政總局大廈,並在樓內建造了一個略具水準的播音室。10月8日晚上,新建成的播音室正式揭幕。當時的代理港督蕭敦出席並致詞,他提到,電台由政府開辦,因為沒有商業機構願意接辦。同年,成立了廣播委員會,當時的郵政總監史密夫被委任為香港廣播史上的第一任台長(主席)。收音機牌照已增加近4倍,當年一共發出476個牌照。根據廣播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記錄,1929年頭8個月內,平均每個月增加32個收音機牌照。該會議記錄還記載,政府在1929年給該台的津貼是1200元,並建議在1930年增至2400元。這一時期,每天廣播時間為晚上9時至11時。1929年底,該台開辦了新聞報道和天氣報告節目,還以月薪150元聘請鍾夏士彬女士擔任第一位節目主任,並以70元報酬邀請一個歌劇舞劇樂隊在周未節目中演出。
30年代初,由於社會發展,香港市民的收音機迅速增加,廣播的影響逐漸擴大,ZBW電台開辦了中文粵語節目,播音時間逐漸增加為每天7小時,中英文分時段播出。節目內容包括轉播英國BBC電台節目,定時播出新聞、天氣報告、股市行情和英美股票價格,播放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唱片等。
1934年,ZBW電台開始以英語報道新聞,同年,成立了中文台,台號為ZEK,這是該台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35年4月,該台首次使用短波對海外廣播,當時報道的是一艘著名快帆船抵達香港的情形。1938年1月,設立第二台發射機,改變了中英文節目交錯播出的狀況,中英文台可以同時播出。1939年1月1日,該台開始由郵政司接管,另外設了一個廣播諮詢委員會協助管理。30年代期間,該台在辦台的規模、人員、播出時間、節目內容、收聽人數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這一時期,該台曾多次試圖與廣州電台安排交換播放節目,終因戰亂等原因未能實現。
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火蔓延至香港,香港淪陷。12月8日起,廣播一度中斷。三天後,日本佔領軍使用原ZBW電台設備開辦的「香島放送周」開始播音。至此,香港廣播事業進入了三年零八個月的低潮時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香港電台再次由郵政司接管,並對電台設備進行修理和補充。1945年9月15日,恢復中英文台廣播。戰後初期,電台的人員、經費和設備都較缺,播出時間也較短。曾有一次因為唱機的唱針用完了幾乎停播,幸好及時從印度空運抵港。ZBW電台經常組織演出活動,並在電台播出,市民反應很熱烈,因此造就了一批名藝人和名播音員,還使市民對電台廣播更加重視。這一時期,香港電台充分發揮廣播的音響功能,製作和播出了一批由舞台名劇改編的廣播劇,如《雷雨》、《日出》和《原野》等,並於播出的當天,在報紙上刊登廣播劇的台詞對白,吸引了很多讀者和聽眾。1949年,該台英文台增設了對駐港英軍的廣播節目。經過幾年的努力,該台在香港市民中的影響越來越大,香港廣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1948年8月,該台取消ZBK和ZEK的呼號,正式定名為「香港電台」(RHK),由於業務擴展,原中環告士打酒店的舊址不敷應用,香港電台搬遷至大東電報局電訊大廈,並以該處為總部,達20年之久。
50年代期間,香港廣播界除了向市民提供資訊、*和教育節目之外,還經常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慈善賑災募捐活動,如定期舉辦濟貧慈善點唱會等。這種活動影響較大,每次活動都籌得不少捐款,因此後來得以繼承和發展,並成為香港廣播電視的一大特色。
這一時期,香港電台的技術和設備也不斷改善。至1960年6月,香港電台在港島歌賦山設立了兩座4千瓦的超短波調頻發射台,開始了超短波調頻單聲道廣播,以擴大播發範圍和配合中波廣播服務。1968年,為了適應廣播發展的需要,香港電台將中波發射台遷往新界的金山,而兩座中波發射台的功率也增至20千瓦,用以改善中英文台的中波廣播效果,使之覆蓋擴大到全香港地區。
1968年3月香港電台從港島中區遷至九龍廣播道新大廈,以此為新的總部,並一直沿用至今。

[admin via 研發互助社區 ] 香港電台的建立及早期發展已經有1883次圍觀

http://cocdig.com/docs/show-post-4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