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登入註冊首頁

向強電衝擊的先鋒--可控硅

admin @ 2014-03-19 , reply:0

概述

向強電衝擊的先鋒----可控硅■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實際上,可控硅的功用不僅是整流,它還可以用作無觸點開關以快速接通或切斷電路,實現將直流電……

向強電衝擊的先鋒----可控硅
■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 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實際上,可控硅的功用不僅是整流,它還可以用作無觸點開關以快速接通或切斷電路,實現將直流電變成交流電的逆變,將一種頻率的交流電變成另一種頻率的交流電,等等。可控硅和其它半導體器件一樣,其有體積小、效率高、穩定性好、工作可靠等優點。它的出現,使半導體技術從弱電領域進入了強電領域,成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軍事科研以至商業、民用電器等方面爭相採用的元件。一、 可控硅的結構和特性■可控硅從外形上分主要有螺旋式、平板式和平底式三種(見圖表-25)。螺旋式的應用較多。■可控硅有三個電極----陽極(A)陰極(C)和控制極(G)。它有管芯是P 型導體和N 型導體交迭組成的四層結構,共有三個PN 結。其結構示意圖和符號見圖表-26。■從圖表-26中可以看到,可控硅和只有一個PN 結的硅整流二極度管在結構上迥然不同。可控硅的四層結構和控制極的引用,為其發揮“以小控大”的優異控制特性奠定了基礎。在應用可控硅時,只要在控制極加上很小的電流或電壓,就能控制很大的陽極電流或電壓。目前已能製造出電流容量達幾百安培以至上千安培的可控硅元件。一般把5安培以下的可控硅叫小功率可控硅,50安培以上的可控硅叫大功率可控硅。■可控硅為什麼其有“以小控大”的可控性呢?下面我們用圖表-27來簡單分析可控硅的工作原理。■首先,我們可以把從陰極向上數的第一、二、三層看面是一隻NPN 型號晶體管,而二、三四層組成另一隻PNP 型晶體管。其中第二、第三層為兩管交迭共用。這樣就可畫出圖表-27(C)的等效電路圖來分析。當在陽極和陰極之間加上一個正向電壓Ea ,又在控制極G和陰極C之間(相當BG1 的基一射間)輸入一個正的觸發信號,BG1 將產生基極電流Ib1 ,經放大,BG1 將有一個放大了β1 倍的集電極電流IC1 。因為BG1 集電極與BG2 基極相連,IC1 又是BG2 的基極電流Ib2 。BG2 又把比Ib2 (Ib1 )放大了β2 的集電極電流IC2 送回BG1 的基極放大。如此循環放大,直到BG1 、BG2 完全導通。實際這一過程是“一觸即發”的過程,對可控硅來說,觸發信號加入控制極,可控硅立即導通。導通的時間主要決定於可控硅的性能。■可控硅一經觸發導通后,由於循環反饋的原因,流入BG1 基極的電流已不只是初始的Ib1 ,而是經過BG1 、BG2 放大后的電流(β1 *β2 *Ib1 )這一電流遠大於Ib1 ,足以保持BG1 的持續導通。此時觸發信號即使消失,可控硅仍保持導通狀態只有斷開電源Ea 或降低Ea ,使BG1 、BG2 中的集電極電流小於維持導通的最小值時,可控硅方可關斷。當然,如果Ea 極性反接,BG1 、BG2 由於受到反向電壓作用將處於截止狀態。這時,即使輸入觸發信號,可控硅也不能工作。反過來,Ea 接成正向,而觸動發信號是負的,可控硅也不能導通。另外,如果不加觸發信號,而正向陽極電壓大到超過一定值時,可控硅也會導通,但已屬於非正常工作情況了。■可控硅這種通過觸發信號(小的觸發電流)來控制導通(可控硅中通過大電流)的可控特性,正是它區別於普通硅整流二極體的重要特徵。二、可控硅的主要參數可控硅的主要參數有:1、 額定通態平均電流IT在一定條件下,陽極---陰極間可以連續通過的50赫茲正弦半波電流的平均值。2、 正向阻斷峰值電壓VPF 在控制極開路未加觸發信號,陽極正向電壓還未超過導能電壓時,可以重複加在可控硅兩端的正向峰值電壓。可控硅承受的正向電壓峰值,不能超過手冊給出的這個參數值。3、 反向陰斷峰值電壓VPR當可控硅加反向電壓,處於反向關斷狀態時,可以重複加在可控硅兩端的反向峰值電壓。使用時,不能超過手冊給出的這個參數值。4、 控制極觸發電流Ig1 、觸發電壓VGT在規定的環境溫度下,陽極---陰極間加有一定電壓時,可控硅從關斷狀態轉為導通狀態所需要的最小控制極電流和電壓。5、 維持電流IH在規定溫度下,控制極斷路,維持可控硅導通所必需的最小陽極正向電流。■近年來,許多新型可控硅元件相繼問世,如適於高頻應用的快速可控硅,可以用正或負的觸發信號控制兩個方嚮導通的雙向可控硅,可以用正觸發信號使其導通,用負觸發信號使其關斷的可控硅等等。

 


[admin via 研發互助社區 ] 向強電衝擊的先鋒--可控硅已經有2429次圍觀

http://cocdig.com/docs/show-post-3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