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登入註冊首頁

概述

 一、晶閘管(可控硅)兩端為什麼並聯電阻和電容在實際晶閘管(可控硅)電路中,常在其兩端並聯RC串聯網路,該網路常稱為RC阻容吸收電路。   我們知道,晶閘管(可……

  一、晶閘管(可控硅)兩端為什麼並聯電阻和電容在實際晶閘管(可控硅)電路中,常在其兩端並聯RC串聯網路,該網路常稱為RC阻容吸收電路。
    我們知道,晶閘管(可控硅)有一個重要特性參數-斷態電壓臨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閘管(可控硅)在額定結溫和門極斷路條件下,使晶閘管(可控硅)從斷態轉入通態的最低電壓上升率。若電壓上升率過大,超過了晶閘管(可控硅)的電壓上升率的值,則會在無門極信號的情況下開通。即使此時加於晶閘管(可控硅)的正向電壓低於其陽極峰值電壓,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因為晶閘管(可控硅)可以看作是由三個PN結組成。
    在晶閘管(可控硅)處於阻斷狀態下,因各層相距很近,其J2結結面相當於一個電容C0。當晶閘管(可控硅)陽極電壓變化時,便會有充電電流流過電容C0,並通過J3結,這個電流起了門極觸發電流作用。如果晶閘管(可控硅)在關斷時,陽極電壓上升速度太快,則C0的充電電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門極在沒有觸發信號的情況下,晶閘管(可控硅)誤導通現象,即常說的硬開通,這是不允許的。因此,對加到晶閘管(可控硅)上的陽極電壓上升率應有一定的限制。
    為了限制電路電壓上升率過大,確保晶閘管(可控硅)安全運行,常在晶閘管(可控硅)兩端並聯RC阻容吸收網路,利用電容兩端電壓不能突變的特性來限制電壓上升率。因為電路總是存在電感的(變壓器漏感或負載電感),所以與電容C串聯電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電路在過渡過程中,因振蕩在電容器兩端出現的過電壓損壞晶閘管(可控硅)。同時,避免電容器通過晶閘管(可控硅)放電電流過大,造成過電流而損壞晶閘管(可控硅)。
    由於晶閘管(可控硅)過流過壓能力很差,如果不採取可靠的保護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C阻容吸收網路就是常用的保護方法之一。
    二、整流晶閘管(可控硅)阻容吸收元件的選擇
    電容的選擇:
    C=(2.5-5)×10的負8次方×If
    If=0.367Id
    Id-直流電流值
    如果整流側採用500A的晶閘管(可控硅)
    可以計算C=(2.5-5)×10的負8次方×500=1.25-2.5mF
    選用2.5mF,1kv 的電容器
    電阻的選擇:
    R=((2-4) ×535)/If=2.14-8.56
    選擇10歐
    PR=(1.5×(pfv×2πfc)的平方×10的負12次方×R)/2
    Pfv=2u(1.5-2.0)
    u=三相電壓的有效值
    阻容吸收迴路在實際應用中,RC的時間常數一般情況下取1~10毫秒。
    小功率負載通常取2毫秒左右,R=220歐姆/1W,C=0.01微法/400~630V/。
    大功率負載通常取10毫秒,R=10歐姆/10W,C=1微法/630~1000V。
    R的選取:小功率選金屬膜或RX21線繞或水泥電阻;大功率選RX21線繞或水泥電阻。
    C的選取:CBB系列相應耐壓的無極性電容器。
    看保護對象來區分:接觸器線圈的阻尼吸收和小於10A電流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小功率範疇;接觸器觸點和大於10A以上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大功率範疇

[admin via 研發互助社區 ] 晶閘管(可控硅)兩端並聯阻容元件的選擇已經有2535次圍觀

http://cocdig.com/docs/show-post-2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