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登入註冊首頁

MP3轉發器

admin @ 2014-03-26 , reply:0

概述

   MP3轉發器可以將MP3播放器的音樂或歌曲轉發到汽車的音響系統進行播放,使您在駕車出遊途中隨時可以欣賞到高保真的立體聲樂曲,並可以與同車人共享,既拓展了MP3播放器……

    MP3轉發器可以將MP3播放器的音樂或歌曲轉發到汽車的音響系統進行播放,使您在駕車出遊途中隨時可以欣賞到高保真的立體聲樂曲,並可以與同車人共享,既拓展了MP3播放器的功能(個人聆聽擴展為多人同時聆聽),也增添了汽車音響系統的音源(MP3可以隨時下載更新自己喜愛的歌曲),值得有車族一試。

一 電路工作原理
    MP3轉發器實際上是一個使用汽車12V 直流電源的調頻立體聲轉發器,它將MP3播放器輸出的立體聲音頻信號用調頻方式發射出去,利用汽車上現有的調頻收音機接收播放。最大的方便是不需要對汽車原有音響電路進行任何改動。MP3轉發器電路如圖1所示,電路中採用了調頻立體聲發射器專用集成電路BA1404(IC1),電路簡潔、外圍元器件少、音質好、立體聲分離度高、調試簡單、工作可靠。
 
    BA1404是專為調頻立體聲發射機設計的單片集成電路,18引腳雙列直插式封裝,內部電路結構如圖2所示,它含有立體聲放大器、平衡調製器、38kHz振蕩器、射頻振蕩器、射頻放大器等單元電路,接上少量外圍元器件即可構成完整的立體聲調製和發射電路,發射頻率在88~108MHz調頻廣播範圍內,由外接LC迴路決定。
 
    左、右聲道音頻信號分別由18腳、1腳輸入IC1(BA1404),由內部的L、R放大器分別放大后,進入平衡調製器,調製后的立體聲信號由14腳輸出。R1、C1(R2、C2)構成時間常數為50 uS的輸入端預加重網路, 以與調頻收音機的頻率特性相配合。C3、C4是輸入耦合電容。
    RP1為平衡調節電位器。38kHz振蕩器需外接38kHz晶體,振蕩信號經緩衝和1/2分頻后,由13腳輸出19kHz的導頻信號。R3、C7、R4、C8構成混頻網路,將14腳輸出的立體聲信號與13腳輸出的導頻信號混頻為複合信號,再由12腳進入IC1,去調製射頻信號。L1、C10、C11、C12通過10腳和9腳與IC1內電路組成射頻振蕩器,振蕩頻率取決於L1、C10,約為92MHz。被複合信號調製后的射頻信號經內部射頻放大器放大后,從7腳輸出, 由C16耦合至天線W 發射出去。
    集成電路BA1404電源電壓允許範圍為1.0V~2.5V,汽車12V電源必須經降壓後方可作為工作電源。圖1電路圖中,設計BA1404的工作電壓為2V,R5為降壓電阻,VD1為穩壓管,這裡採用發光二極體作穩壓管。發光二極體管壓降一般為2V,具有一定的穩壓特性,同時兼作工作指示燈,一舉兩得。C17、C18為電源濾波電容。

二 製作、調試與使用
    元器件參數如圖1所示。除電解電容外,其餘電容應採用高頻瓷介電容。RP1選用線性微調電位器。VD1為發光二極體,可選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由於VD1兼作穩壓管,因此所選發光二極體的正向管壓降必須在1.5V~2V之間。電感需自製,L1為空心線圈,用直徑0.5mm漆包線在直徑3.5mm左右的圓棒(例如圓珠筆心)上繞4圈,從圓棒上取下線圈后拉長至6mm 即可。L2利用100kΩ電阻做骨架,用直徑0.1mm漆包線在其上繞80圈,線圈兩線頭與該電阻兩引腳焊接在一起即可。音頻信號輸入端採用3.5mm立體聲插座。天線W 用一根20cm長的電線代用。12V電源輸入端連接一個汽車點煙器插頭。整機安裝在一個小塑料盒內。
    調試包括兩項內容:
①調整發射頻率。接通MP3轉發器電源,輸入端接入音頻信號,然後用一調頻收音機接收轉發器發出的調頻信號,應在92MHz 附近收到信號。如果收不到信號,可用絕緣物輕撥L1改變其匝距,增大匝距可提高發射頻率,減小匝距可降低發射頻率,直至調頻收音機接收到轉發器的信號為止。調整過程中應注意避開當地調頻廣播電台的頻率。
②調整聲道平衡。調節RP1,使左、右聲道信號平衡一致即可。
    為便於MP3播放器與轉發器的連接,應自製一根音頻連接線。方法是用雙芯屏蔽線將兩個直徑3.5mm的立體聲插頭連接起來,如圖3所示,屏蔽線的兩條芯線分別將兩插頭的R端與R端、L端與L端相連,屏蔽層將兩插頭的公共端相連,不可弄錯。
 
    使用時的連接方法如圖4所示。自製連接線的一端插入MP3播放器的耳機插孔,另一端插入本轉發器的音頻輸入插座X。轉發器的電源插頭插入汽車點煙器,電源指示燈VD1應亮。開啟MP3播放器,用汽車調頻收音機應能搜索接收到MP3播放的立體聲信號。如因車身屏蔽導致收不到時,可將轉發器天線移近車窗玻璃,或為車上的調頻收音機安裝一車內天線。
 


[admin via 研發互助社區 ] MP3轉發器已經有2009次圍觀

http://cocdig.com/docs/show-post-4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