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傳播損耗基本概念介紹
無線傳播損耗基本概念介紹
在研究傳播時,特定收信機功率接收的信號電平是-個主要特性。由於傳播路徑和地形干擾,傳播信號減小,這種信號強度減小稱為傳播損耗
。在研究電波傳播時,首先要研究兩個天線在自由空間(各向同性、無吸收,電導率為零的均勻介質)條件下的特性。以理想全向天線為例。
經推導,自由空間的傳播損耗為:

有了自由空間的路徑損耗公式后,可以考慮在平坦的,但不理想的表面上 2 個天線之間的實際傳播情況。假設在整個傳播路徑表面絕對平坦(無折射)。基站和移動台的天線高度分別為 h 。和 h 州,如圖 4 所示。

與自由空間的路徑損耗相比,平坦地面傳播的路徑損耗為:

地形地物的種類千差萬別,對移動通信電波傳播損耗的影響也是錯綜複雜的。在實際應用中是不可能存在絕對的平坦地形的。對於複雜的地形-般可分為兩類,即“准平滑地形”和“不規則地形”。
“准平滑地形”指表面起伏平緩,起伏高度小於等於 20 米的地形,平均表面高度差別不大。 Okumura 將起伏高度定義為距離移動台天線前方10 公里內地形起伏 10 %與 90 %的差。 CCIR 定義為收信機前方 10 - 50 公里處地形高度超過 90 %與超過 10 %的差。除此以外的其它地形統稱為“不規則地形”,按其狀態可分為:丘陵地形、孤立山嶽、傾斜地形和水陸混合地形等。在對市區及其附近地區分析傳輸損耗時,還可以依據地理區域的擁擠程度分類,如分成:開闊區、密集市區、中等市區、郊區等。
在分析山區或者城市中摩天大樓密布的密集市區的傳輸損耗時,通常還要分析繞射損耗。繞射損耗是對障礙物高度和天線高度的-種測量。障
礙物高度必須同傳播波長比較。同-障礙物高度對長波長產生的繞射損耗小於短波長。預測路徑損耗時,把這些障礙物看作尖形障礙,即“刃
形”。用物理光學中常用的方法可計算損耗。圖 5 中有兩種障礙物。第-種情況下,高 H 處的視距路徑無障礙物。第二種情況下,障礙物在
電波路徑中。第-種中我們假設障礙物高度是負數,第二種假設障礙物高度是正數。繞射損耗 F 可通過繞射常數 v 求出, v 由下式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