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登入註冊首頁

12J1S膽前級的製作

admin @ 2014-03-26 , reply:0

概述

   有朋友問我,你製作這些膽前級的用意是什麼?這之後你準備做后級嗎?   製作這些膽前級幹什麼?很有意思,筆者花在製作機器上的時間很少,平……

    有朋友問我,你製作這些膽前級的用意是什麼?這之後你準備做后級嗎?
    製作這些膽前級幹什麼?很有意思,筆者花在製作機器上的時間很少,平時也很少考慮。筆者製作這些膽前級一不是為了賣,二不是為了炫耀。我只是為了聽聽我所接觸到的一些管子的真實聲音,看看它們的表現怎麼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同成都凌兄談及電壓放大用的小功率電子管以及電路時,我說起我不喜歡SRPP電路、不喜歡12AX7高μ管、不太喜歡E88CC(但是不表示我不會用它們)等,居然和凌兄的喜好有些相似,這真算得上是“英雄所見略同”了。筆者將這些製作上的文字表達出來,只是因為我覺得這些東西對我們大家都有好處,發燒友想買一台好的膽前級所需的花費是不低的,而現在我已將一些不是太常用的膽管製作的膽前級做了出來,不管好壞,對於發燒友來說總有了一個參考。至少對於這些膽前級而言,對於它們的製作而言,筆者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來對待它們的,這就夠了。
    準備做后級嗎?喜歡什麼樣的功率管?我喜歡的管子很低檔,6P1、6P6P、6P3P,對於2A3和300B之流我並沒有太多的愛好,大概是聽了一些,總是沒有留給我太深的印象的緣故吧,而我自己也沒有把這些人工炒作起來的直熱管膽機做好的把握,所以這些貴价管對我便沒有了絲毫的誘惑力。筆者在多年以前曾做過一台用6N2加6P1的小單端,用的是收音機上的輸出牛便已很滿足,如果再讓我做后級的話,我希望用6P3P的單端。
    當然,這些是閑話,我們還是先來談一談關於這台前級的事情。

一、採用12J1S的來龍去脈
    在一次電話交談中,和凌兄談到了12J1S這隻很少見的管子,他問我,你對這隻管子有興趣嗎?我當然有興趣,可是我連這隻管子哪兒有賣我都不知道,光有興趣又有什麼用?結果凌兄連管座帶管子一下子給我寄了過來,總共是4隻,因為在電話中我說到要做就做兩級共陰形式的,凌兄說他用這個管子單管製作一台膽前級,而我就用雙的。雙方約定到時兩台前級比試一下,看哪一個的聲音更讓人喜愛一些。
    然而事情並沒有完,在我分析這隻管子用什麼電路好時,我發現這隻管子的陽極電流非常小,它在手冊中的參數所給出的標準陽極電流值僅為1.2~3.5mA,以這個值來看,12J1S管子帶負載能力是相當差的,想以它作為一個膽前級的輸出管,對於這隻管子來說不太合適,這個情況我在拿到這隻管子之前並沒有考慮到,之後便談到了只有在兩級共陰電路的後面再加一級陰隨器的方法。
    加什麼管子好呢?思忖良久。這不是簡單的隨便選用一個管子便可以的事情,我們選用12J1S管子的用意便是想好好聽一聽這隻少見管子的真實聲音,如果它後面的管子明顯帶有自己的特色,你讓我們怎麼對它的聲音作出一個合適的評價?凌兄最早提出想用.12AU7作后一級陰極輸出器用管,而我認為用單三極體好一些,思考再三,我提出了用單三極體6C3作為末級陰極輸出器的選擇,一個原因是我的前級中使用的便有這隻管子,我對它有實用的經驗。更重要的是6C3這隻單三極體在接成陰極輸出器時聲音幾乎是透明的,很少帶有自己共陰接法時的音色,這個特點讓人很容易分辨出其前面的電壓放大管的音色走向,這一點是我選用6C3這隻管子作第三級陰極輸出器的首要原因。
    為什麼會選擇12J1S作為這個膽前級的主要電壓放大管?相信好多朋友都有疑問。這個問題連我也不好回答,唯一的解釋是出於我們發燒友的好奇心。對它的選擇是因為我們都覺得這隻管子在接成三極體接法時有著讓人驚異的平滑和均勻的曲線,它的曲線平滑程度讓人一下子聯想到雙三極體中的6N6。作為發燒友,我們並不能說一個膽管的曲線好,它出的聲音便出色(例如6N6這隻管子的聲音表現便算不上太出色),但是好的參數無疑讓人的設計更為省心,又提供了膽管一個好聲的基礎,而且幾乎沒有人聽過這隻管子在聲頻段的表現,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採用了這個管子用作我這部前級的主力軍,只為的是我可以正好就這個機會聽一聽這個管子。
    12J1S是一隻主要用作小功率放大及高頻振蕩的旁熱式氧化物陰極銳截止五極管,從外表上來看,它是屬於金屬封裝的品種(如同後期我們國內生產的6P9P一樣,只是外部多了一件金屬外衣,不過12J1S的這個金屬外衣比6P9P的要好得多),手中的幾隻12J1S是1977年3月生產的北京牌,到現在接近30年的光陰過去,鋁質外殼還像新的鋁材一樣,其整體外形並不讓人起眼,在管子的頂部還有一個黑色的管帽(可以旋下),它讓人想起了FU50身體上部的那個醜陋的鋁製金屬管頂。與我們常用的管子不同的是,12J1S屬於小八腳的管腳,它的l和8腳是燈絲引腳,其特殊的小八腳結構導致了它的管座不是太好找,不過從網上依舊可以找到出售這種管子以及管座的商家,這一點對於準備照圖製作的同好們來說不是難題。
 
 
    表1和表2是這隻管子的應用數據,圖1是它接成三極體時的陽極特性曲線。 而對於筆者在本前級最後一級電路中使用的單三極體6C3,曾於去年本刊一篇用6C11+6C4Q的膽前級製作文章中有過詳細介紹。6C3與6C4Q在本電路中是完全可以互換使用的管子(在本機電路圖中所給出的接線圖中也已經考慮到),大家不用擔心這兩隻管子的引腳不同問題,為了讓以前漏過那篇文章的發燒友對這個管子有個最基本的焊機用,只要知道6C3單三極體的第4、第5腳是燈絲的兩個引腳就行了,其餘的引腳接線在電路圖上已經標註,在此略過。當然大家對這隻管子的品質不用多慮,這是一隻非常好聲的單三極體,在電路中我一直使用的是這隻單三極體“Q”級別的管子,所以我希望朋友們在使用時也要用級別稍微高一些的膽管,這樣對電路的聲音還有膽管的配對都有好處。

二、關於對電路程式的思考
   
關於本前級電路的主體思路是定下來了,它的目標是12J1S兩級共陰電路加上一級6C3的陰極輸出器,可這暫時先只是一個大體思路,也就是定下了主方針,剩下的便是對電路的具體思考和通盤考慮了。
    對於電源,這次思路很明確,大家應該從筆者以前的前級上看到過整個機器上擁擠不堪的元件排列場面,很小的機箱要擺下那麼多的元器件,而且是好幾台前級都是那樣處理的,肯定是不勝其煩。由於這次是幾部前級同時製作,所以筆者決定做一個單獨的電源小機箱,也就是說讓幾部前級共用一個電源供應,而幾部前級的電路便根據這一個電源來進行設計,這樣是不是少了許多麻煩?更重要的是減輕了機器製作上的壓力,減少了製作上的工作量,使得每個膽前級的布局更加簡潔明快。電源做一個單獨機箱的思路定下來之後,首先便考慮本機的電源變壓器,我要用它來作為這幾部前級中的高壓電源,同時亦利用這個變壓器上面的6.3V繞組給電源機箱上面的整流管624供電。本機中的電源變壓器我利用了拆自上海144收音機中的電源變壓器,其高壓繞組輸出電壓為240V左右。
    跟前幾次的機器截然不同的是,在此次的製作中,我決定為以後所有製作的前級膽管燈絲改用穩壓直流供電,也就是說在這個電源籍的製作中,我將對膽前級的燈絲供電進行直流穩壓,對於燈絲電源進行直流穩壓這一件事情我同好幾個朋友交流過意見,這裡面也包括凌兄,他曾專門致電詢問我對燈絲供電的考慮,我想都沒想說出了我對燈絲電源的考慮。有的發燒友會認為膽管的燈絲用交流供電更好聲,可是我認為對燈絲的供電來說,純凈的直流電更能帶來背景的乾淨以及提高膽前級放大器弱信號的細節反應能力。在本前級的單獨電源機箱中,我專門找了一個單獨的燈絲變壓器供電。此台前級放大器的電壓放大管12兒S的燈絲電壓是12.6v,在這裡我最早用的是一台拆自以前收錄機上的一個 二次側繞組為1 3V輸出的變壓器,結果在上機試聽以後,發覺機器上還有微弱的雜訊干擾,我懷疑是燈絲穩壓集成電路的問題,結果最後測試才發覺當插上所有的膽管時燈絲變壓器的二次側整流濾波后的電壓一下子降為不足l 3V(這說明這個收錄機變壓器的質量非常差,在如此低的電流下竟然還呈現出功率不夠的現象),從三端穩壓集成電路出來的電壓只剩下11V多一點,由於輸入端電壓下降太多,使得三端穩壓集成塊出現電源調整不良的情況,這是本機在一開始就出現雜訊的根源,最後換上一個較大功率的燈絲變壓器,這個現象便完全消除。
    圖2是本機完整的電路原理圖,包括電壓放大部分電路圖和電源電路圖兩個部分。
 
    在畫電路圖時,為了繪製上的方便,我已在電路中對12J1S的畫法進行了三極體等效畫法,簾柵和抑制柵為第2和第5腳,它們在電路中都同屏極引腳3腳接在一起,第4腳和第2腳在管內相連(切記第4腳不能接地)。為了達到簡潔至上的目的,我在此前級中對電路的元件數量做了最大可能的縮減,這是在保證機器音質下所作的努力。我認為對於電子管前級的搭棚焊接來說,有時多一個元器件便對製作者的製作帶來許多難度,這個嘗試主要體現在線路的第一級輸入電路上,熟悉電子管前級的朋友一看便知,我省略掉了第一級電路的輸入端電容(一般為0.1μF)、柵極抑振電阻(一般為1~2kΩ左右)、柵極電阻(用的最多的數值是470kΩ,柵負偏壓通過音量電位器構成迴路)。為了儘可能減少耦合電容對聲音的影響,第二級電路和最後一級陰極輸出器之間進行了直接耦合,如果有發燒友認為我這樣處理不妥的話也可以將第一級電路輸入端的元器件全部加上(數值已全部標明),不過對於最後一級的直耦來說初學者最好不要動它,因為這牽涉到對電路的更改、 對最後一級電路工作點的重新設置等難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筆者已經儘可能地對本機的聲音給予電路上的合適調整,這樣可以讓仿製者少一些工作量。
    為了減少因第一級電路產生的雜訊,本機的第一級電路採用了較小的工作電流,它的屏流僅為1.2mA。我認為第一級電流的取值相當重要,工作電流越小其電路的雜訊便越低一些,同時較低的工作電流能夠使聲音的表現相比之下更加細膩順滑。第一級電路的柵偏壓控制在-2~-2.5V之間,第二級電路的電流取值在2.5mA上,柵偏壓在-4.5V。
    對於第一級電路和第二級電路的元件取值選擇,我曾看到有的機器第一級電路和第二級電路完全一樣,不過我不太喜歡這樣,因為第一級電路和第二級電路的工作條件和要求本身就不一樣,怎麼可能完全相同呢?第一級電路的柵負偏壓不能太高,因為我們的信號輸入電壓通常最高也不過2V,你如果設定為4V肯定沒有那個必要,第二級電路要求動態比第一級大一些,這是無可置疑的,因為要對第一級放大的電壓進行接力,所以電壓放大電路的第一和第二級完全相同是一個偷懶的做法,並不可取(好處卻是電路的調整省掉了很多事)。
    第一級電壓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控制在14倍,第二級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控制在10倍左右,本機的帶大環路負反饋的整機增益為16dB,第一級電路和第二級電路都有本級的局部電流負反饋。當然你也可以換一種玩法,在第二級電路的陰極電阻上並聯一個高質量的電解電容以取消本級的電流負反饋,以期稍稍更改一下本機的音色。電容的品質要有保證,耐壓要求並不是太高,25V的規格即可。在這裡我推薦使用優質的國產100μF或更大一些容量的鉭電容(早期生產的鉭電容大多為銀質外殼)。不過要交待的是,對於第一級電路,其陰極電阻上請不要並聯任何電容,否則將造成本機的大環路負反饋信號被電容旁路到地。

三.機器的製作和元器件的選擇
   
本機分為電源機箱和電壓放大電路機箱兩個部分,圖3是本機組成一體時的合影照片(我已將電子管上的旋帽取下),圖4是本機的前級放大機箱的內部元件排列的細節照片,圖5是電源機箱的詳細照片。
 
    電源機箱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非常簡潔,從面板上看只有6個部件(3個大部件、3個小部件):一個古舊的電源撥動開關、一隻作電源整流用的624(曙光)、一隻拆自舊收音機的電源變壓器、一隻二次側電壓為15V輸出的燈絲變壓器,在機器後部的一隻作機箱之間直流電源連接用的小型航空插座,還有一個是本機交流電源的電源插座。
    電源機箱中的幾隻電阻全部選用經過挑選的大紅炮電阻,整流橋堆選用了普通的3A方橋(因為所用的前級燈絲功率都不是太大,即使全部加起來3A的電流也完全夠用),本機中的三端穩壓塊採用了電流為1.5A輸出的LM7812,雖說本機的燈絲電流總計只有600mA(6C3的燈絲電壓為6.3V,在本前級中陰極輸出器用的兩隻6 C 3的燈絲進行了串聯以獲得12V的穩壓直流燈絲電壓),但是在實用中三端穩壓集成電路依然要配上合適的散熱器才能有好的工作狀態。對於1.5A輸出的三端來說,其前面的濾波電容只要有3300μF便能使穩壓電源的紋波和干擾降到最低的程度,過度加大前面濾波電容容量的方法並不可取。例如有人說把燈絲穩壓電路主濾波電容的容量加大到100000μF,這就有一點太誇張了。在本前級的燈絲穩壓前的濾波電容選擇上,我使用了一隻4700μF/25V的電解電容。而在LM7812之後使用了一隻容量為220u F的小容量電容。在LM7812的資料中介紹其後面的電容不宜過大,以幾微法的容量甚至零點幾微法的容量即可,其主要 作用是為了消除有可能產生的高頻振蕩,在其後連接大容量電容的話有可能造成大容量電容瞬時充電電流過大損壞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情況。
    為了以後的連接方便,本電源機箱同電壓放大電路之間採用小型的航空插座進行連接。這樣考慮的原因是以後在做前級利用這個電源時可以方便地進行插拔。在圖3和圖5中你便可以看到這個小巧精緻的航空插座,我選用的是一種5個接線針腳的普通產品(直流高壓兩個針腳、燈絲穩壓兩個針腳、地線一個針腳)。當然你 也可以選用更好的品種,例如在買這個產品時,一種由我國台灣生產的軍品航空插座吸引了我,和我選用的這個型號一模一樣,可一問價錢卻讓人嚇一跳,高達六七十元錢一隻,不過對於傳輸電源的作用來說,普通品就已經能夠滿足需要了。
    電源機箱中的地線採用的是4mm2的銅線,這根銅線跟機殼之間進行了牢固的壓接。
    電壓放大級部分的製作比電源部分要麻煩一些,畢竟6隻管子的所有接線以及電阻電容的焊接都是在這個機箱中進行,這些從圖3的機箱照片中就能看到,不過由於把電源機箱與電壓放大級部分進行了分開處理,這使得本機看上去要比以前製作的前級要簡潔得多。所有電子管在機箱上的開孔都是由開孔器完成。電壓放大級機箱中的地線依舊選用了一根4mm2的銅線,前級電源退耦電路的4隻電解電容用AB膠粘固於機殼之上。本機的音量電位器採用的是ALPS 50k Q的藍色方殼品種,信號輸入線是取自於微波通信中的信號線,在實際使用中將其外面的屏蔽層去掉,去掉后的外皮呈麻色,內部是另一層白色絕緣材料包裹著的多股鍍銀硬銅線(這個線的質量遠好於發燒友們傳說中的所謂“西電線”,我曾見過朋友用細細的兩根“西電”線作音箱線的,老實說那個像電話線一樣細的東西“還能響”——僅此而已),其質量非常讓人放心。同電源機箱中的電阻選擇一樣,電壓放大級中的電阻絕大部分選用了價平又靚聲的國產大紅炮電阻,除了末級陰極輸出器的兩,P.22kΩ電阻選用的2W的品種外,其他的電阻均為lW功率要求。最後一級的4隻輸出電容同以前的幾台前級一樣採用的是美國CDET的3.3μF薄膜電容,照片中機器後部粘結在機器底板上的那4隻白色電容就是。信號輸入/輸出端子選用了中國台灣產的優質品,在4個RCA座的上方是本機同電源機箱連接用的航空插座,用幾根線做了一個漂亮的連接頭(線材兩頭是航空插頭)用作各個前級同電源箱之間的連接線。
    雖然本前級的燈絲採用了直流供電,但是為每個電子管燈絲供電的電源線依舊進了絞合處理,在末級輸出的6c 3的燈絲供電上,必須把兩隻6C3的燈絲進行串聯,這就對最後兩隻管子的配對同樣提出了要求,將管子接入燈絲電源以後,除了保證它們的工作點要大致一樣以外,還要保證它們兩個管子燈絲所分得的電壓每隻都相同,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工作狀態。
    本機的電壓放大機箱中所採用的耦合電容相當好,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本機內部的中間有兩隻非常醒目的藍色軸向電容,這是為了調音專門換上來的德國ERO0.22uF/1000V的MKP耦合電容。關於這個電容的調整我們花了好幾個小時進行仔細辨別,最初我的許多前級上不少耦合電容用的是國產CJ-10型金屬化紙介電容(不過我一直沒有推薦用這個東西,希望發燒友在耦合電容上盡量用一些貴价精品電容),看中它的原因是它細如鉛筆桿的體積在寸土寸金的機箱中不佔用地方,而不是因為它的音質,實在是體積所限,可是在聽音中凌兄以他最常聽的大提琴“天鵝”作比較時,對CJ-10音色上的詬病提出了中肯的批評:這個電容在低頻 段的表現沉不下去,音色不夠順滑。對於這個問題我虛心接受,可是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機箱的體積限制了大多數優質耦合電容的應用。本以為換用耦合電容只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而已,誰知一度量本機居然能在底板上粘上WlMA的小容量薄膜電容,所以接著換用了WIMA和飛利浦的聚丙烯電容,但都不太讓人滿意,最後我換上了兩隻德國的MKP電容,凌兄才算點頭通過。
    這台複雜的前級其實是在所有的前級製作中最順利的一台,說它順利就是指我基本上沒有為它的雜訊處理這一環傷過腦筋,同時還沒有出現各種稀奇古怪的故障,這些簡直讓人喜出望外。當然也來來去去拆了有七八次之多,這主要是為了聲音而在各個元件調整方面費了一些時間和功夫,不過這是值得的。
   發燒友在仿製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如下:

  1. 膽管的配對
    參數不配對的話從測量管子的屏壓和柵負壓的差別上都看得出來,所以要多預備幾隻管子,好在12J1S這種銳截止五極管少有人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它的售價並不貴,不到10元錢一隻的價格,讓一般的發燒友都能夠承受。管座要找質量稍好一些的品種。后級6C3的配對要求可適當放寬一些,這隻管子是作為陰隨器使用的,因為是100%的負反饋,管子之間的參數誤差帶來的不利影響是非常小的。我使用的是同一批次的“Q”級別管子,所以對於參數誤差這一點沒作絲毫考慮。
  2. 音頻通道的電容選擇
    本機音頻通道的電容選擇一定要慎重,這是直接關係到音頻信號質量的重要節點,由於本機的體積關係不得不選用了型號為CJ—10的金屬化紙介電容。我一直都不推薦使用這個電容,在機箱體積容許的情況下,我希望大家能換用一些名貴的電容代替它,它們之間的音色(音質)都有可聞的改善。
  3. 電壓放大倍教
    本機的實測電壓放大倍數約為6倍,對大多數發燒友而言這應該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值,但依舊可能有發燒友認為這個數值不太符合他們的需要。在對本機的電壓放大倍數作出改變之前,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三級電路的膽前級而言,不要刻意追求本機過低的電壓增益,對於本機而言低於3倍的電壓放大倍數是沒 有太大的必要的(那樣的話你做一個單管共陰電路放大器或者做一個沒有電壓放大倍數的電路就行了)。當大環路負反饋電路的反饋過深時有可能造成電路的不穩定,也不要將本機的負反饋環路從第二級電路引出,那是不合適的舉動,如果想提高本機的電壓增益可以適度加大本機大環路負反饋電路中的那隻10kΩ電阻的阻值。

    對於製作工藝以及過程上的一些要求在此不再多費筆墨,除了一些不可預料的因素外,本機並不需要過多的調試。
    本機實際測試的部分指標見表3。
 
    這個機器的頻率帶寬令人驚異,這個指標亦是在我所製作的前級中頻帶最寬的。說實話這個頻率上限對於我們的聽音來說根本沒有必要,它超過我們的聽音上限太多,即使對於號稱高達100kHz頻率上限的SACD來說這個頻率也是太超前,我想這個頻率上限與在第一級電壓放大電路輸入端取消了輸入端電容、柵極抑振電阻等措施是分不開的。
    不過說到這裡可能有發燒友說我過分提到這個指標似乎沒有必要,但只是說明這個電路的高頻特性很優良,也說明了電路中所用的電子管都是高頻特性相當好的品種。我曾想仔細地試一試本電路的高頻特性,可惜的是本機在更高的頻率段出現了一些不穩定的跡象,不過由於這些頻率段遠遠超過了音頻電路的工作頻率,所以我沒有對本機的電路進行任何改動,事實上這是沒有必要的。發燒友也可以在本機中加進高通電路以削去過高的頻段,方法有多種,在此略過。
    本機的信噪比這一項指標也令人吃驚,在此之前我的任何一部前級在此一項上未有如此高的性能。實測時將本機的輸入端短路,通過晶體管毫伏表測出的雜訊電壓只有1.2mV。我們在測量一台機器的信噪比這一指標時通常只要知道這個機器的額定輸出電壓和它的雜訊電壓就行了,這樣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它的信噪比這一項指標,由於此機的不受失真限制的輸出電壓為12V,自然我們就可以算出本機的信噪比(S/N=201g(12/0.00012)=99dB)這一項數據。本機雜訊這麼低的最主要功臣首先應該歸功於本機燈絲的直流穩壓供電措施,不過除此之外,膽管的選擇無疑也有相當大的作用,在測量時即使我用手靠近甚至用手摸著前面的電壓放大管12J1S膽管,本機在測量時的雜訊電壓也沒有超出所設定的3mV檔(後面的電子管自然更不會超過了),而且在其工作時我用手輕輕擊打本機的機殼,也聽不到從揚聲器里傳出的“砰砰”聲。這個現象說明本機所採用的電子管有著極佳的抗干擾性和極低的麥克風效應,看來這隻電子管全部用鋁製外殼包起來所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相比之下與這部前級同時完工的另一部前級(與這部12J1S同用一個電源機箱)在信噪比指標上的表現差過這部前級太多。
    試聽時所對比的前級不少,其中還有凌兄從千里之外的成都帶過來的一台膽前級放大器(不是12J1S的膽前級,而是採用美國產5670製作的一台利用變壓器輸出的膽前級)。這一點凌兄真是讓人佩服,拎著一個裝有膽前級的紙箱上下火車征程幾千里路,有多少發燒友能夠做到?
試聽時的器材如下:
音源:Marantz CD72mkⅡ
前級:本機(對比前級若干)
后級:新德克的:XA8800
音箱:金琅的優閑5號書架箱
    一個題外話是凌兄早先已經放棄了製作單管12J1S膽前級的打算,他用單管的12J1S所搭焊的膽前級並不是太符合他的需要,轉而改為製作目前的5670推動變壓器輸出的膽前級。 由於這個前級的特殊性以及所用電子管較少被人使用的緣故,所以對本製作的音質評價略顯多一些(這是因為我接觸本機的時間比其他的幾位好友較多的緣故,其中又包含有凌兄對本前級中肯的意見)。

四.聽音評價
    本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就是它的聲底相當乾淨,它的細節反映能力驚人,這一點包括我所喜愛用的那台有“鏡子”之稱的6C16膽前級也望塵莫及,這個現象在我第一次正式聽音時便已有感覺,當時我拿了一盤已很久未聽的老碟《雨果七》,從那首“秋風”里的塤中我聽到了很多非常細微的塤吹奏時的氣流聲還有顆粒雜訊,在夜靜的時候這個感覺極為明顯,這讓我非常吃驚,我只是先隨意地聽一下它的聲音而已,還沒有刻意追求這些只有在評價時才用得上的尖刻手法,怎麼這種感覺一下子便出現在了腦海?
    它的聲音明澈得像一潭清水,讓人能一眼看到深潭的底部,彷彿連裡面的一棵水草、一尾小魚都看得一清二楚,毫無疑問這是本機超高的信噪比帶來的好處。說實話,我第一次理解到給燈絲加一個優質的直流穩壓電源會帶給人如此震撼的寂靜效果(從前我所做的膽前級都是用的交流供電,用過的成品機有直流穩壓供電的,但雜訊比我的這台要大),它讓音樂的細節一絲一毫沒有損失地再現了出來,我的本意只是想讓機器的雜訊能低到我接受的較低程度,沒想到竟然做了一台“顯微鏡”出來,它讓我一時間竟好奇地拿著它到處比劃各個碟片中錄音的瑕疵和不足。如同朱時茂跟陳佩斯的小品《主角與配角》中陳佩斯好奇而新鮮的拿著那把手槍把玩一樣。
    我問過凌兄為什麼放棄12J1S單管前級的原因,原來是由於單級此管電路的音樂性不是太強,他所搭接的此電路高頻音色較亮並不符合他對聲音的要求,他要求的是一種非常音樂化的機型,所以他放棄了12J1S單管前級的想法轉而改用5670膽前級。也許有人會問,那你所做的機型聲音怎麼樣?在中高頻的表現上,本機的高頻非常漂亮,沒有凌兄所談到的高頻音色偏亮的情況,這個不同肯定是由於電路結構不一樣的原因,我所採用的是兩級共陰加一級陰極跟隨器的類似M-7的電路,這個電路是一個非常音樂化的線路,幾乎沒有管子用這個電路還會出現高頻過亮的情況的,它淡化了系統中高頻過亮的特點。本前級的高頻晶瑩剔透,用天然水晶形容它的高頻音色是再合適不過,聽音色美麗的高頻打擊樂器三角鐵,例如《雨果七》中的“放馬山歌”、“愜意”中 三角鐵的表現,飄渺悠揚的感覺讓人一下子彷彿聽到了天籟之聲。我做過不少的前級,講到聲音的纖細,這是感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台。對我而言,說到纖細那只是針對優異的晶體管機的,而評價膽機我從來只給出的是細膩兩個字,極度的纖細跟膽機似乎扯不上關係,但是從這台膽前級的身上我聽到了我做前級以來感覺是最纖細的聲音。
    前面我們單獨談了一下本機的高頻響應,我覺得把整體的頻率部分拆開來討論並不是太好,可是對這台機器而言我還是分開進行了比較,因為我覺得有些話題不得不提,我們應該了解我們所應該製作的機器的每一個音色特點。本機的音色以通透清澈為主,高頻的音色我在前面已經講 過,然而對於中頻而言可能這台機器並不適合一些發燒友的口味,它的中頻直白了一些,說穿了就是它的中頻少了一些。相比於此類M一7電路機器的厚潤,在電路方面我曾做過不少努力以使本機中頻過於直白的特性得到一些改善,然而這種對電路的改動並沒有對其中頻音色的厚潤度產生明顯的加強效果。最早我使用的是 CJ—10系列中的耦合電容,這個電容雖然是紙介的金屬化電容,但是它並沒有讓本前級的音樂性得到好的改變,中頻的厚潤度不僅沒有增加,相反而言音樂的細節和它所刻畫的中高頻信息都變模糊了一些,而且此次凌兄又指出這個電容的低頻下沉有些問題,所以我在聽音之時借換電容之際感受了本機換用不同電容后的中頻表現。可以說在換用這個ERO電容之後,在重放大提琴曲“天鵝”時,其中大提琴的表現“其低頻聲部已經能夠沉下去”(引自凌兄評語),而且系統中高頻略有些毛刺的現象得到根除。換用3種牌號的薄膜電容雖然帶來的改善相當大,不過令人較為遺憾的是,本機相比於其他參加對比的膽前級而言,中頻的厚潤度是較弱的一項,這使得在用本前級聆聽例如蔡琴的《民歌蔡琴》、八隻眼的《烏蘇里船歌》等中頻醇厚的人聲時,其中頻表現多了一分冷靜而少了一些感性的東西。對於這一點仿製此機的朋友們要有心理準備,此機的中頻表現類似於優異的晶體管機,這個特性應該屬於12J1S本身的音色特點所致,更確切來說其中頻表現不是不足而是有著自己的特點。如果有發燒友認為這個中頻的特點不是太適合自己的話可以嘗試換用級間耦合電容的方法來進行音色的微調,當然在微調之前必須預備幾隻質量相當好的小容量耦合電容來進行它們換用之後中頻音色的對比。不過對我自己而言我已經慢慢喜歡上了這種較為直白的聲音,我目前在前級中使用的依舊是照片中的這兩隻“ERO"MKP電容,我寧願把它作為一種真實的參考來看待。
    本機的低頻屬於有節制的類型,它不是像6N8P膽管低頻那樣的異常鬆軟。在播放新近買的一張“馬友友&史塔克”兩位大提琴家的“伯拉姆斯大提琴作品錄音名盤”中的《e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中大提琴的表現,它所再現的大提琴低音聲部結實、有力度而又沒有絲毫的發散跡象,這讓人放心。在放唱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聖桑《天鵝》時,它所給出的力度感以及大提琴的形體大小合適,這些已經說明了本前級中的兩種管子的結合還是成功的,我們不能認為本前級的出色表現僅僅只是由12J1S一種膽管取得的,相反末級的陰極輸出器所起到的作用相當巨大,否則依照12J1S電子管的物理特性而言,它根本不可能在驅動常規負載阻抗時得到很好的性能表現。
    我們分開談論了高、中、低各個頻段的表現,那麼整體音色究竟是如何的呢?在欣賞最近購進的一張Naxos的由簡諾·揚多演奏的《貝多芬——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中的“奏鳴曲30號E大調”時,該前級在鋼琴這個樂器之皇的表現上技壓群芳,它所再現的鋼琴聲質感真實。第一樂章在揚多的如行雲流水般的演繹下彷彿一氣呵成。我認為,相比於大多數膽前級的凝重、厚潤而言,本機的整體音色以輕鬆並稍帶些活潑的表現為主(這跟我此次製作的另一部膽前級的風格完全相反),它在聆聽鋼琴時所表現出來的速度感相當快,超越了我們對於此類M-7電路膽前級瞬態反應速度的想象。它所再現的聲場層次感清晰,聆聽大場面的音樂例如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貝九》中的最後一個樂章“人聲大合唱”時,龐大的合唱隊形包括各個聲部的位置通過本機一五一十地完整再現了出來,還有聲場中的樂器也彷彿一件一件地展示在前方的舞台之上。


[admin via 研發互助社區 ] 12J1S膽前級的製作已經有3817次圍觀

http://cocdig.com/docs/show-post-4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