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登入註冊首頁

小型快速電路板製版系統

admin @ 2014-03-26 , reply:0

概述

    印製電路板的製作,往往是電子愛好者比較頭痛的一件事,許多電子愛好者為了製作一塊印製電路板,往往採用油漆描板、刀刻、不幹膠粘貼等業餘製作方法,速度較慢,而且很難製作出高質量的……

  
  印製電路板的製作,往往是電子愛好者比較頭痛的一件事,許多電子愛好者為了製作一塊印製電路板,往往採用油漆描板、刀刻、不幹膠粘貼等業餘製作方法,速度較慢,而且很難製作出高質量的印製電路板。印製電路板的製作甚至成為許多初學者步入電子殿堂的“攔路虎”。
  在計算機日益普及的今天,計算機輔助設計已成為電子業內人士的熱門話題,利用計算機設計印製板,雖然設計上具有圖形規範、尺寸精確、容易修改、便於保存等優點,但製作印製板的工藝仍較為複雜,要通過光繪、照相製版等化學工藝流程,消耗材料較多,周期較長,費用較高。在正常情況下,發e-mail給印製電路板廠,工廠以最快速度製版,並以特快專遞寄回也需一周時間、一百元左右費用。而一款成熟的電路板,往往需要幾次試製才可能成功。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研究,終於研製出一種價格低廉、使用簡單的小型快速印製電路板製作系統。該系統由一台快速微電腦數控熱轉移式製版機和一台快速腐蝕機組成。其中熱轉移式製版機的靈感來源於對激光印表機的研究,我們的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熟知的激光印表機的“碳粉”,並非是無機物的碳粉,而是含磁性物質的黑色塑料微粒。它受激光印表機的硒鼓靜電吸引,在硒鼓上排列出精度極高的圖形及文字,在消除靜電后,轉移於列印紙,並經高溫熔化熱壓固定,形成一件激光印表機作品。 我們的研究人員在這一發現的昭示下,研製出具有耐高溫不粘連特性的熱轉印紙,快速微電腦數控熱轉移式製版機和快速腐蝕機。利用這一系統,可以非常快速地小批量生產印製電路板,該系統同以往傳統的照相製版方式製作電路板工藝相比具有以下顯著的優點: 1.版精度高:能達到激光印表機解析度的製版精度,除能製作精細的電路圖形外,還可以製作出高解析度的圖像。利用它不僅可以製作出精細的印製電路板,甚至可以製作出精美的金屬標牌、金屬工藝畫等。 2.製版成本低廉:製作一塊電路板的製版費僅相當於一張熱轉印紙的成本。 3.製版速度快:快速熱轉移式製版機能夠將激光印表機列印在熱轉印紙上的印製電路圖形迅速轉移到電路板上 ,形成抗腐蝕層,製作一塊200mm×300mm的印製電路板, 僅僅需要10~20分鐘。非常適合於工廠、研究所、學校、電子商場快速製作電路板樣板使用。 4.多用途:可同時一次製作出雙面板,帶字元的單面板,也可分兩次製作出帶字元的雙面板。 5.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極簡單:快速熱轉移式製版機, 採用89c2051為主控晶元。製版機對膠輥溫度的測量及設置;電路板進入,退出;電源的開啟,以及關機時為避免膠輥過溫而設的電動機延時停機功能均為輕觸開關全自動控制。
  製版機的操作及工作原理: 將用電腦製作好的印製電路板圖形,通過激光印表機列印在經過特殊處理的專用熱轉印紙上,再將轉印紙覆蓋在敷銅板上送入製版機製版。製版機的工作原理主要採用了熱轉移的原理,其結構同激光印表機相似,有兩組4隻特製耐高溫的硅膠圓柱輥組成傳動機構。利用2隻紅外線石英加熱管把其中的一組兩隻硅膠圓柱輥均勻地加溫到180.5℃,同時每組兩隻硅膠圓柱輥又是兩隻壓力輥,它的表面最高耐溫可達到300℃,這兩組膠輥通過傳動系統由同步電機驅動,按每分鐘兩轉的恆速旋轉。當熱轉印紙與敷銅板通過這組溫度較高且壓力較大的硅膠圓柱輥之間的夾縫時,熱轉印紙上吸附的墨粉將會融化。由於熱轉印紙是經過特殊處理的,通過高分子技術在它的表面覆蓋了數層特殊材料的塗層,使熱轉印紙具有耐高溫不粘連的特性。當溫度達到180.5℃時,熱轉印紙對融化的墨粉吸附力急劇下降,在壓力的作用下,使融化的墨粉完全吸附在敷銅板上,敷銅板冷卻后,形成緊固的印製圖形,完成整個熱轉移過程。同樣原理,如需在印製板的另一面轉印上元件排布圖,也可在製版的同時進行,使印製板達到更加專業級的水平。當圖形轉移到敷銅板上后,也就是說印表機的墨粉在敷銅板面上形成了一個有圖形的保護層。由於激光印表機的墨粉是由含有樹脂的高分子材料製成的,對腐蝕液(fecl3 溶液)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所以經過fecl3 溶液腐蝕后即可形成做工精美的印製電路板。


  站長不認識高偉先生,文章是別處轉載的,我認為很有實用價值,省錢省事。設備是鄭州東明電子商店生產的,我個人認為只要把印板圖用激光印表機列印到熱轉印紙上,然後用電熨斗熨燙,再自製一個能平穩、連續調節功率的調節器調節熨斗功率,多實驗幾次,也能成功。至於文章要求的180。5度大可不必太認真,哈哈!!


[admin via 研發互助社區 ] 小型快速電路板製版系統已經有6514次圍觀

http://cocdig.com/docs/show-post-44107.html